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58:34

血栓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血液凝固的过程,熟悉了血液凝固的机理就不难理解血栓的形成。
首先,当心及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之后,在数秒钟内血小板就在损伤的局部沉积下来,并与暴露的血管壁的胶元纤维密切黏附。由于受损伤的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都可以释放一种叫二磷酸腺苷的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随后血小板的各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促进了凝血过程,于是有更多的血小板在损伤的部位沉积下来,逐渐增大。此时的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和白细胞组成,红细胞很少,所以其色泽是灰白色的,叫白色血栓。它是血栓过程中首先形成的部分,是整个血栓的头部。
由于白色血栓向血管内突出,血液在流过血栓存在部位之后,就在其远侧形成一个涡流,并在该部位沉积下成堆的血小板,这种现象恰似河水流经礁石之后就在其远侧(下游侧)形成漩涡,泥沙顺势沉淀,河床由平坦变成高低不平的波纹状。在血管内,随着血小板不断沉降,先后形成的白色血栓逐渐增大,在各个白色血栓之间的间隙当中,有大量红细胞充填,于是该部血栓形成了红白相间的条纹状,此即血栓的体部。待血栓将血管腔完全堵塞之后,血栓体部的远侧有血块形成,呈红色,称为血栓尾部,又称红色血栓。血栓常常延伸到临近部位。

血栓病是人类和动物在存活期间,循环血液中的有形成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凝块造成的疾病。 血栓形成的原因有三:即血管受损、血液改变和血流淤滞。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的头部〕。
2.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
3.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
4.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