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添霭的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6:32:16
杨添霭的简介
0000

已故旅美乡亲杨添霭先生是杨仙逸烈士的儿子,当年仙逸中学恢复校名时,他不惜变卖在美国的物业,把所得资金用于学校建设。香港乡亲王仲熹先生吐露游子心声:“在自己慈善博爱的生命乐章里,倘若少了‘报亲恩’的篇章,一切将黯然失色。”

杨添霭先生是“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将军的儿子,据他介绍,这幅照片是他父亲当年驾着飞机从空中拍摄的。 民国成立,国父孙中山先生提倡“航空救国”不遗余力,1917年,革命政府开府广州,当时想建立空军,由于财力匮乏,无法举办。

1985年11月,我们在中国航空先驱杨仙逸烈士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原香山县),访问了刚从海外归来的杨仙逸烈士之子杨添霭先生。72岁的杨先生听说我们为拍摄《中国航空史话》纪录片而来,非常高兴地说:“太好啦,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有关先父杨仙逸烈士协助中山先生建立航空事业的史实,我当尽力提供资料……”

侨居美国三藩市的杨添霭先生,这次偕同夫人郑瑞安女士应邀回国参加了广东省广州市于9月20日(原航空纪念日)为杨仙逸、谢铁良、苏从山将军殉难62周年而举办的纪念活动。随后,他又回到故乡中山市督建他捐献的仙逸中学科学馆工程。

杨先生热情爽快,亲自陪同我们驱车到中山市北台乡的祖居和库充村外瞻仰杨仙逸烈士墓。他在墓前告诉我们说:“这座先父墓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先父的遗体是从广州黄花岗三望岗迁回故乡,安葬于此。现在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内的杨仙逸烈士墓,实为衣冠冢。”这时杨添霭先生的表弟,还向我们介绍了乡亲们在“文革”期间护碑的故事。“文革”时,烈士墓碑被造反派搬倒了,不两天连碑石也不见了。墓地的坟茔很多,亲友们怕将来辨认不出,便用一块红砖石刻上名字埋在仙逸烈士墓前作记号。1981年修复烈士墓时,政府寻找墓碑,那块失踪的碑石又有人献了出来。原来是一位有识之士敬仰杨仙逸烈士,又看到碑文是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字,怕这样珍贵的文物再遭毁坏,便把碑石藏了起来。十多年一直保护得完好无损。我们听了这感人的故事,走近墓前细看碑文:“民国十三年杨仙逸先生墓孙文献题”。果然是孙中山先生刚劲有力的字体。

从库充村外烈士墓地回到中山市,杨先生热情邀请我们到他的临时住处作客。我们向杨先生询问了有关杨仙逸烈士生前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办革命空军及制造广东第一架军用飞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