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科书里的东西真的都是得学会的吗?都是有用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46:26
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以前读书时候,学的语文教科书里的东西真的都是得学会的吗?都是有用的吗?
我觉得,人的大脑容量虽然是无限的.
但是存储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忘了.
特别是那些不常用的东西.
学后用不了多久,就能忘个干净.
比如谚语\古诗词\名人名句这些.
学了有什么用?
还不是学过就忘了.
现在谁还去用这些词语交谈.
我与一个朋友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
她说.语文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谈吐.一个人的气质.
但我认为.表达能力是靠平时与人的交谈来提高的.
而见识是需要平时来积累的.
而这些不常用的东西,学了能干嘛?

我喜欢在网上和全国各地的网友聊天,
但据我调查,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大学毕业生,
都把这些不常用的东西忘干净了

我想不通,为什么读书的时候,
教师们都要求学生们来死记硬背一整本课本.
除了提高记忆力.似乎没有别的什么作用.
现在学生们的课程这么多,压力也是很大的。
与其让学生们来多承受这样一份压力,
还不如把没用的东西删去。
在教科书里加入比较实用的东西让人学习.
现在发现,小时候读书都花那么多时间来背熟课文.
来应付老师的检查和考试真的很傻.
读书上学的本性就是想学对以后人生有用的东西。
让我们可以更容易地面对以后的人生。

不好学的人,就算把课文背得再熟也对以后的人生起不了什么作用.
过短时间还是一样忘记了.
相反,好学的人,从平时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或者报纸以及新闻等等.
也能增加自己的见识以及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而语文教科书和平时的积累一比,简直微不足道。

例如作为所有读书人的精神榜样的诸葛亮读书很马虎,《三国志》的说法是“观其大略”.
就是说诸葛亮的朋友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字字推敲,
诸葛亮拿来一看,一目十行,观其大略,
相当于后来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其实是会读书,观其大略就是能够掌握精髓,不求甚解就

我也是学生,我可以体会你的心情,但语文书上的东西80%对我们是有用的,20%是不必要的东西,但我们感觉,语文书的东西只有20%有用,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因为那些东西都十分死板!虽语文在文凭中十分重要,但理科数学分更重要,数学随算起来麻烦但试卷得分高!大学毕业数学分比语文高,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些。。。。但在所有的毕业考中都要用英语,进入社会和外国人交流,都要用上英语,所以英语和数学最为重要,语文的话,如果你是语文方面的人士,那么语数英都重要了!!

个人觉得背诵还是有好处的,但是不必要背那些教研员在桌前为了凑够生字而编的文章,要背名篇比如一些古文,对提高修养啊,素质啊,审美观啊都有好处的

不一定都对自己今后有用,但会让自己受益终生,而且那都是不错的文章!

豆腐干教科书日晷技术一

学也不一定一定要用!
多少名士一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学习更是为了让人心有那种境界
就象庄子的逍遥游一样!
有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一种心态!
小弟年龄尚轻,不到之处望谅解!!!

。。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