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阿加莎的《无人生还》的同学进来指点一下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35:26
据说这是阿奶奶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也是读者公认最好的作品。很是期待的拜读了,读完之后真的很失望。我真不明白它好在哪里。
这里面基本没有推理,就不谈推理方面的优劣了。那就只有谈它的诡计:仔细想了想,他杀了10次人,真没发现几次有技术含量的。
第一个死者和第二个死者被杀完全没有任何诡计成分,就是浑水摸鱼给下了毒;
第三个死者是趁大家没注意偷偷跑去平台上行凶,没有诡计;
第四个管家之死,是起了个大早,到管家背后偷袭,没有诡计;
第五个女人也是偷偷下药,然后只开他人,自己跑去注射致死,这个稍微动用了一丁点伎俩;
第六个自己的假死,这个的确有诡计,骗取医生的信任,合作导致自己假死,骗了大家;
第七个医生之死,这是上个诡计的后续,还凑合;
第八个死者会别墅被他用钟砸死,我只想说:他砸的还真准。
第九个死者被第十个死者枪击,这倒算是法官计划之中;
第十个死者自杀,个人觉得多少有点牵强,连别人自杀他都能控制。

十次谋杀,大部分都是冒有风险,例如:趁大家不注意投毒、注射,万一有一个人当时看见这个小动作呢?这是很有可能的;趁没人的时候去偷袭,这也很有可能被人撞见的;从楼上摔钟,万一没砸中怎么办?.....而且,罪犯也没为自己造什么不在场证明。罪犯基本上就没有做出什么相对完美的犯罪。

也许是我太愚笨,有我没看出来的精髓,望资深人士指点,感激不尽。我想再申明一点,我还是很喜欢阿奶奶的,只是这本书感觉没有传言当中的好。

真佩服你把它列出来~~
最可能的原因:估计是你读之前的期望值太~~~高了,所以没有你想象的精彩……很容易有落差感……

我很庆幸这是我在对这个作者一无所知,毫无评论介绍的前提下读到的(小学六年级在火车上一口气给读完了。)无所谓期望值,无所谓阿婆的固定思维定式(因为都多了一个人的作品,她的思路就摸清了,读了一些后,其他的有些可以猜到凶手,和部分手法,这样也就觉得很没有意思~比如《人性记录》《长夜》《怪屋》)。
其实这本小说令人称赞的地方不是她设计的谋杀计划多严谨,方法多复杂,如何让读者想不到(就像《波洛圣诞探案记》那样设计得如何如何~),拼命的给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据,然后用个镜子,用个钓鱼线,用个已经被自己杀死很久很久的替身……
它真正让大家觉痛快的应该是她对情节的组织能力,以及所表达的手法,散布的烟雾,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的,猜不着凶手以及给读者带来的疑云漫漫的享受……
其实阿婆大部分的小说的谋杀手法都不那么精心刻意追求啊,有时候当然也有瑕疵。但大都也还很好看。比方说《ABC谋杀案》,也不是什么很奇特的手法,但是情节设计的很巧妙,很难猜凶手,感觉就很好看,再比方说《四巨头》,更没有什么更多的铺垫,手法的设计,只是波洛和组织的明争暗斗,更像一部探险小说,但是也很好看的~

个人的喜好也是很大原因的应该
如果totokai喜欢设计谋杀手法繁琐复杂的悬疑小说,推荐 艾勒里奎恩 的,像 希腊棺材之迷 , X,Y 都不错,人物设置也更多,情节更为开放(阿婆很多是家族,乡村中的谋杀)。

杀人无须技巧,设计才需要技巧。读者不到结尾不知道凶手是谁就是作者的成功。因为推理小说不是体力活动。

主要精彩在于故事的情节设置吧,印弟安小岛上,毫无关联的10人,一个个死去,每个人的死法跟童谣上的一摸一样,而且一直死到最后一个人,都不知道凶手是谁.我会觉得整体悬念的设置和惊悚的情节足以掩盖一点点的杀人手法的不足.瑕不掩瑜啦.看故事要看到什么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嘛.

这就是文学与现实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