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不尊重妇女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9:26:56
不要太多

玉孜曼的诸多小说中反映的都是农牧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磨难,以及她们在社会中、家庭中受到不尊重的待遇,她们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各种努力。她大部分作品都是以自己的家庭背景为题材,有的作品就是再现她母亲的生活经历,有的作品是将小时候母亲讲的故事贯穿起来。

1947年出生在和静县牧民家庭的玉孜曼是家中的长女。其实,在她之前,母亲生了3个男孩都夭折了。而她和之后的3个妹妹让她的母亲一生都生活在奶奶的冷眼和责骂中。说起母亲,玉孜曼不得不说她29岁就守寡的奶奶。

奶奶守寡时,玉孜曼的父亲只有12岁。按照当地的习俗,奶奶不能改嫁。从此以后,奶奶变得坚忍强悍、泼辣专横。她像男人一样能够独当一面,所有女人不能抛头路面的事情,她都能顶着各种眼光在众目睽睽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

玉孜曼父亲去世后,她的母亲就拉扯着几个孩子生活。母亲多才多艺,会唱歌、念诗、说故事等,给他们童年带来些许的欢乐。白天母亲放牧,晚上,母亲都要给他们讲故事,传说中故事都讲完了,母亲就将自己的经历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奶奶和母亲这两个女人的生活对她的影响很深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影响,但却都有让她为妇女呐喊的冲动和决心,于是她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抓紧一切时间创作小说。1970年,玉孜曼从新疆八一农学院毕业后,被分进新疆人民出版社工作。虽然,她学的是水利专业,但写作对于她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她的文字功底又非常棒,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她写出的东西往往能触及读者的灵魂深处。

她的小说《根》、《求子》、《两个女人的命运》等作品相继在《汗腾格里》杂志上发表,并引起各地读者强烈反响。她的一些作品还被翻译成汉文收录在《民族文学》杂志中。2004年,她的小说集《心之灯》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十多个短篇和中篇小说组成的《心之灯》小说集就是当时蒙古族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丈夫酗酒、懒惰;公婆的愚昧导致家庭中女人得不到尊重。她想通过讲述女人的遭遇,力求唤醒更多人们的良知,让人们多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感受时代文明与进步。

玉孜曼感触颇深的是这种题材如果写不好,就容易流于假、大、空的形式化和平庸化,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小家子气,根本起不到唤起妇女坚强、自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