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与佛教梵呗音乐有和联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58:35
本人一直想探索这个问题,希望您能有更好的答案,谢谢!!!

梵呗(梵音,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佛教音乐源于印度,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是佛教徒在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歌咏的曲调。它是摹仿古印度的梵腔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佛教里面的梵音好听..因为我听不懂所以才好听.呵呵

佛教寺院中的音乐,古称梵呗。在寺院中,僧人讲经前后,都要吟唱乐曲。所唱内容,是咒、偈、吟、赞等。据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十说:“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这就是说佛经的文字,不仅偈、颂可以吟唱,长行亦可吟唱。在唱的时候,配以管、笙吹奏,是很动听的。佛曲由印度传来,在中国始自隋唐。清·毛奇龄《西河诗话》说:“佛曲佛舞,在隋唐已有之,不始金元。”如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月明佛曲》等。吟唱这些佛曲的主要是僧人。如《乐府杂录》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转,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南唐书·浮屠传》中说僧应之欢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这里说明僧应之不仅会吟唱,也会作乐谱。这些寺院中的乐曲,后来演变为讲唱文学。唐以后盛行一时的变文,也被称为佛曲。现在寺院中,僧人仍吟唱佛曲。如他们每天早晚功课(上殿),除念诵经、咒外,就是吟唱赞、偈。不过现在不配备管、笙吹奏了,而是配以钟鼓鱼磬,听起来清净优雅,也确实别有一番趣味。(无名氏)

佛教梵呗是礼赞佛陀的一种形式。现在,中国的佛教梵呗结合了中国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