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材料分析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3:13:02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8分)
材料1
(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均分配土地。
(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井冈山土地法》,1928-12
材料2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兴国土地法》,1929-04
材料3
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
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选编自《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1942
请回答:
(1)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5分)
(2)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5分)
(3)分析材料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原因。(8分)

前两问是考研真题,比较可靠,第三问是我自己答的,仅作参考吧

(1)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1分)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
(2)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3) 抗战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这样的政策,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人民抗日积极性,又团结了地主阶级的进步分子参与抗日,尽可能增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