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乐过年的习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8:37:15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九的习俗都要啊啊啊啊!

福建福州长乐的啊啊啊啊啊啊!!!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激动人心的。游子们无论多忙,这天晚上都要赶回来全家团圆。烧过香就开始吃年夜饭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一屋子的欢乐气氛。吃着年糕,讲着吉利话,新的一年满是美好的憧憬。

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都是吃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吃完年糕,大人们“攻战四方城”,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大家都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除夕零点的时候,开启大门,开正又叫开大门。开大门者必须是一家之长,一般是父亲,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

祀神在“开正”之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祭祀之前,在厅堂的长案上事先摆好供品。供品一般是酒、果品(多为柑或桔)、年糕以及插着红纸花的“岁饭”、鲜花。

祀神时,由家中长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即所谓“礼神祈年”。然后依长幼次第祭拜祖先。

正月初一的饮食十分讲究,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线面、年糕、素食。初一早上一般不煮新饭,吃“隔年饭”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吃线面寓意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而用素食则与崇拜神、佛有关,以示虔诚,祈求一年平安如意。

福建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餐吃斋,四季无灾;一天吃斋,灾祸不来”。福州地区,早餐必是线面,而且要配上两个“太平蛋”,象征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喜气洋洋,或在家休息,或到公共场所游乐,但不走家串户。按照传统,初一是不拜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