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史弹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4:13:29
二十一史弹词的人物有哪些

二十一史弹词 二十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为明杨慎升庵所作。明人所作词话,现存不多,短篇者有清平山堂话本中之快嘴李翠莲记一种,近年在嘉定又发现明代中叶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十三种;长篇除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外,即此杨氏之拟作。全书分两卷,析为十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乡子、临江山、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蜨恋花等词调及诗数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攒十字的诗句,每段末了则以一诗一词作结。其十字句式乃源於元代词话及明代的宝卷,实为有清北方鼓儿词之句型。杨氏之作,开文人拟作俗文学之先例、乃有不少学者及文人加以评注、改作或续作。评注者有程仲秩旁注本;董世显、朱玑评订本;张三异、孙德威辑注本;传至江南后乃改称二十一史弹词。而梁辰鱼又有江东廿一史弹词的改作本,今不存。续作者有陈忱续廿一史弹词、顾彩第十一段锦\弹词、金诺明史弹词、张三异明史弹词、古木散人明末弹词等。梁作见於光绪苏州府志艺文志,陈作见于汪曰桢南浔镇志,二者今均不存。杨作自清康乾间孙德威辑注有康熙辛巳夏严虞敦序;民国七年须江杨养劲复据孙注十卷,续作说明朝、说清朝二卷,乃称二十五史弹词。
[编辑本段]明史弹词
我平时在旧书摊闲看,主要买一些对以后研究工作有用的材料,因为自己平时有几个学术问题比较关心,心里明白在寻找的东西。人到中年,不在学术机关工作,也就没有什么压力,所以积累材料较为从容。
人在青年时候写文章,灵感多来源于读别人的书,或者凭空产生的想法,其实多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人到中年后作文,一般是见到实物才有写作的冲动,别人是不是如此,我不好评论,但我自己近年作文,多是看到实物后才动手。去年我写过两篇研究杂志的文章,一篇研究《朝霞》,一篇研究《红楼》。前者是“文革”时期著名的文艺杂志,后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期刊,我原来只有想法,但研究是当这些杂志放在我手边的时候,我敢说,如果家里没有这些杂志,我不会写研究它的文章。我不可能到图书馆借出这些杂志来写一篇论文。
我常常想,凡有知识增量的文章,多数是见到实物后的工作,而且不是为写而写。比如我们现在见到的许多辞典和书目一类的工具书,凡比较可靠的,都是依照实物编辑出来的,特别是书目一类的工具书,以收藏家的编纂较为可靠,单凭图书馆的书目和一般文献来编辑此类工具书,要慎之又慎。
有一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