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肠伤寒?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38:44

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属于祖国医学温病学的湿热病中的“湿热”范畴。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特点为:湿热裹结,胶着难解,传变缓慢,缠绵难愈。在临床治疗中,经证实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单纯用西药治疗,其疗效差,病程长,而对伤寒菌体裂解释放内毒素所致毒血症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无特异西药治疗。针对以上机制,为寻找快速、有效的措施和捷径,经多年探讨、多方试用总结、筛选自拟伤寒柴胡汤,对90例肠伤寒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178例患者系1999年6月~2005年12月住院病例,诊断符合标准〔1〕。将住院病例配对抽取,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治疗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14~59岁,平均38.5岁,病程4~9天,平均6.5天。对照组88例,男57例,女31例,年龄15~54岁,平均37.5岁,病程5~9天,平均6.0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相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同时采用同种抗生素、剂量、医嘱相同的常规治疗,左氧氟100ml,bid;头孢曲松钠2.0g+0.9%NS 100ml,bid,静滴。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综合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伤寒柴胡汤(柴胡15g,黄芩15g,石膏25g,知母10g,人参8g,茵陈20g,制半夏10g,藿香10g,苡仁米15g,滑石14g,甘草6g)。随症加减化裁,每日1剂,1剂分为3~4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对T、P、BP、脉象、舌象、饮食、出入量、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大便情况、肥达反应、血清抗体及细菌培养进行观察。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