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26:14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礼记》中的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它是解释古代礼乐制度的一个非常特别的原则。后代的人们往往理解为统治阶级搞特权,是不对大夫用刑的,不对庶人用礼的。这是一种有害的误解。
其实这句话是古代礼乐制度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原则,是勉励人们遵守礼乐制度的。
“刑不上大夫”,并不是大夫以上贵族犯了罪是不用刑的。我们看历史上,好多大夫以上的人都是处以极刑的。如商鞅被“五马分尸”,李斯被“腰斩”。都是要用刑的。“用刑”、“法不阿贵”、“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从法律的角度而言的。那么“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呢?“刑不上大夫”是从犯法者的角度而言的,意即:大夫以上的人身份高贵,是不应该犯法的,即便是犯了法也不应该受到刑罚的羞辱,即“士可杀,不可侮”,就应该自裁、自缢死去,免得受到羞辱。所以有“赐死”这一说,叫人死不仅不是加害,而是一种恩赐,是皇恩浩荡。
“礼不下庶人”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老百姓就不用礼,而是说礼用起来有很多规矩,讲究穿什么衣,戴什么帽,很繁琐。老百姓要劳动,要出体力,行起礼来不方便,耽过工夫,所以老百姓讲礼可以马虎些。
这种人性化的原则非常重要。大家看,韩国的前总统卢武铉,一受到调查就自杀了,这就是“刑不上大夫”的最好注脚。台湾的陈水扁也当过所谓总统,他却死皮赖脸活着,任人百般羞辱,并且牵连羞辱着自已的老娘、子女、亲戚、朋友,是多么可悲呀!假若陈水扁懂得“刑不上大夫”的道理,扁案早就了结了。再看,现在大陆有多少有权有势的人不懂得“刑不上大夫”的道理,他们在位时趾高气扬、明目张胆地狂捞,事败后死皮赖脸、苟延残喘的忍辱活着,对社会影响多坏啊!假若当今有权势的人都能懂得“刑不上大夫”的道理,要么不敢捞,要么事败后就自行了结,那对治理腐败该有多大的帮助啊!
“礼不下庶人”的原则也同样重要。只有这样,劳动人民才能放手大干,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如果人人都讲礼去了,人类社会就会消亡了。

作者:湖北云梦王保清2009.10.16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出自《周礼》。
过来,一般都是理解为:“刑法对大夫应该豁免,对大夫不能使用刑法;礼仪对老百姓是无用的,对老百姓不用讲礼。”

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中新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