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篇关于中国传统服饰的英语短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0:50:45
像介绍旗袍之类的,别太长。

旗袍

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

清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猎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男子的长袍多是蓝,灰、青色,女子的旗装多为白色. 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索。

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特别随着辛亥革命的风云,旗袍迅速在全国普及。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至20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骨干)(小腿),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

40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

汉族妇女为啥喜爱穿旗袍?主要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线条简便,优美大方,所以,有人认为旗袍是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可起到彩云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赏。 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穿着者的不同需要、爱好,可长可短,可做单旗袍、夹旗袍;也可做衬绒短袍、丝棉旗袍。并且,随着选料不同,可展现出不同风格。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作,可显示出温和、稳重的风韵;选用织锦类衣料制作,可当迎宾、赴宴的华贵眼饰。

当中国旗袍在日本、法国等地展销时,很受当地妇女人士欢迎,她们不借重金,争购旗袍,特别是黑丝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