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屈超耘的《关于稗子的杂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3:06:23

关于稗子的杂感

屈超耘

你见过稗bài子吗?它是一种极像水稻的杂草。因为其似水稻,故人们在给稻田清除杂草时,稍不小心就会使它从眼皮下溜过。我就有这样的亲历:1958年,我在陕南一个农村驻社,当稻田需要“整苗”(即清除稗子等杂草)时,我看田里的秧苗一片青绿,哪有什么稗子,便把劳动力都支使到外地担矿石。(当时正开展土炉炼铁运动)谁知到了第二年,稻田里的稗子大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拔,才把它清除干净。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张书省的《丛飞种下的稗子》一文说:曾经被央视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先后捐助资金超过300余万元,帮146名失学学生和残疾人,认养了32名孤儿。这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行为,连亲属都不能理解,直至妻子都离婚了。后来他身患绝症,可他献爱心资助过的学生,有的大学毕业了,且得到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却没有任何“知恩当报”之举。有一位李某,当获知记者在报上披露他的名字后,不但要人家删除,还说“希望永远不要再提这段往事。”丛飞病危,他绝情得连一声问候都没有。另一位名叫阿珍的女青年,接受丛飞数次数字不小的援助,后来也成为歌手,就与丛飞不再联系了。还有丛飞资助的一位女孩,竟然说在自己极端困难时帮助了她的人是“有所图”。图什么?她没有明说,显然是指为了出名。文章说,这种忘恩寡义的人,就像稻田里的稗子。当然,这稗子是从精神层面讲的。

关于稗子的比喻再恰当不过。你说说,上述这些人的言词,不正说明他们很像稻田里的稗子吗?

有人会不以为然:丛飞生前帮助了那么多人,绝大多数都是好的,无情寡义者只是极少数,不必过于较真。不能这么说。在接受丛飞爱心资助的困难学生中,好的当然是绝大多数,不好的确是极个别。但是,就是这个极少数,如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它就会给社会立个十分不好的榜样。须知,好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不好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他会毒化社会的风气。人常说:一蚁之穴,可溃百里长堤。社会的精神长堤也是这样,千万不能小看这个“个别”,这个“个别”里隐藏着极大的祸害,如不予注意,其恶劣的影响就会像含毒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危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请在此举一个事例 〕

古人说: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