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局限性怎么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3:18:42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农民起义发展到最后成为皇帝,农民阶级不是有局限性吗,怎么他们都当上了皇帝?是阶级属性变了?还是怎么?如果是阶级属性变了那么又是怎么变化的?

阶级局限性是该阶级的本质性的表现,是作为这一阶级本身一定具备的,但却在历史进程中成为阻碍历史向更进步方向发展的东西,是这一阶级所无法避免的。
  阶级局限性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阶级的,较为常见的也是人们评判得最多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谓阶级局限性,就是只能从本阶级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这一弊端。
  阶级局限性的局限程度与本阶级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生产力越发达,阶级局限性的体现就越不明显。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就目前的时代来讲,工人阶级仍是一个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到现在仍然适用,而且仍能指导生产力发展,阶级局限性的弊端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孔子的儒家学说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地主阶级是属于农业社会的一个阶级,生产力水平自然很低,所以到了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儒家的思想也无法适应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被颠覆了(这并不与现在所倡导儒家思想相矛盾,我们在学习的是关于修生养新法面的精华,没有人现在还会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了)。
  阶级局限性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任何阶级都不能避免。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们说从历史的角度上讲。。我们的历史课本在解度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的时候,无论是课本还是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都是总结出:他们的失败是因为阶级的局限性。。首先可以肯定的说。。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是归纳得很到位,基本上把握到了问题的本质。。
这种所谓的阶级局限性,说得跟具体一点呢,就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反观历朝历代,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朱元璋李自成,再到后来的冯秀全,他们共同点都在于他们最初都成功了。。有的甚至建立了几百年的王朝,但最终还是被后朝所取代,根本原因也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来诠释起来就是:他们起事的最初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能够团结最为广大的力量,他们的局限性在于,他们成功之后不能与广大的农民阶级分享胜利的果实,转而又维护大地主,大家族的利益。。农民又沦为了被统治被压迫的工具,,只是不同时期程度有不同,当社会矛盾再发展到不可调和之时,新的混世魔王又会站出来,来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然而最终他又会走人前人的道路,周而复始,王朝更迭,。。。太平天国呢,倒是分了地。。。有他的先进性,但他的局限性在于。。领导集团在初期的成功之后没有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