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拓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47:54
隋唐人从印张和拓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印刷术。什么是拓石?是否可以解释为碑刻?

早在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时,中国已经有了印章。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物件,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是权力的象征,当时都是刻成凹入的阴文,公元1世纪(两汉时代)以后逐渐改刻成凸起的阳文,后简牍改为纸张之后,封泥失去效用,印章改用朱色钤盖,阳文印章的流行更广。印章创造了从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写文字的方法,阳文印章的作用,就提供了一种从阳文反写的文字取得正写的文字的复制技术。 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仅能容纳姓名或官衔等几个字。公元4世纪(东晋时代)时的道教徒,扩大了印章的面积,使之容纳比较长的符咒,曾有刻过120个字的符咒,可见当时已经能用盖印的方法复制一篇短文了。
在公元前7世纪,我国就有了石刻文字。为了免去从石刻上抄写的劳动,至公元4世纪左右,就发明了以湿纸紧覆在石碑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的方法,叫做"拓石"。后来,又将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进行传拓、所以开始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是供传拓用的。石刻文字是阴文正写,这就提供了从阴文正写取得正字的复制技术。
使用印章的方法是盖印,是印章先蘸色,再印到纸上面,如使用的是阳文印章时,印在纸上是白底黑字,明显易读。拓石的方法是刷印,把柔软的薄纸浸湿铺在石碑上,轻轻敲使纸嵌入石碑刻字的凹陷部分,待纸完全干燥后,用刷子蘸墨均匀地刷在纸上,由于凹下的文字部分刷不到墨,仍为纸的白色,将纸揭下来后,就得到黑底白字的拓本。黑底白字不如白底黑字醒目。因此,如果将碑上的阴文正写的字,仿照印章的办法,换成阳文反写的字,在版上刷墨再转印到纸上,或者扩大印章的面积,成为一块小木板,在版上刷墨铺纸,仿照拓石方法来拓印,就能得到清楚的白底黑字了,这就是雕刻印刷。
雕刻印刷是我国的印刷术的最早形式,是印章盖印和拓石两种方法的结合和逐步演变,所以印章和拓石为印刷技术的发明准备了技术条件,是印刷术发明的先驱。

拓石是从碑刻上拓取其文字图案,制作拓片的方法

拓石是只写字的碑刻,

拓石 指的不是石头 类似磨 雕

就是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