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土楼的简介,要文字O(∩_∩)O~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8:55:02

历史上闽西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匪患械斗多发,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迁徙到这里后,为了便于群居以及抵
  御匪患,结合当时中原汉族建筑而创造出土楼这种奇特建筑,充分体现了经济性、坚固性、防御性、艺术性的
  思想。
  闽南客家人的土楼文化
  闽西南乡村的土楼主要是圆形与方形,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一带。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永定的土楼以高大、建造精致而闻名。湖坑镇的振成楼和承启楼都成为当下热门的旅游景点。这种圆楼都由两三圈组成,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房间,其内侧为走廊。土楼除具有御敌的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因而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土楼最早建于唐代,但现存最多的还是清康熙年间至20世纪70年代所建。土楼的建筑过程中有一个很为外人津津乐道的地方,便是它的建筑材料红壤土中加入了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据说这是客家人的独创方法———为的是进一步加强粘性。
  关于土楼的来源,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多的就是早前迁到此处的客家人为了防止盗窃和自然灾害,把家族的人集聚群居。对客家人来说,土楼已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它更凝聚着他们的文化。土楼表现出来的向心性、匀称性,以及血缘性聚居的特征,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一个缩影。
  珠链穿起的村庄
  当汽车在闽西南崇山峻岭蜿蜒公里上奔驰,沿途中,山坳里、溪流边、竹林下,各式各样的客家土楼星罗棋布。
  南靖与永定相邻,却以土楼多而集中出名。一个村庄里集聚着几座至几十座姿态各异的土楼群,有些集聚如花,有些如裙带,如珠链般散落在稻田间。
  田螺坑土楼群由四座圆楼和一座方楼组成,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层层土墙又与层层梯田交错,美不胜收。五座土楼又紧紧相挨,从高处俯瞰,犹如一朵梅花盛开在山峦中。
  从田螺坑往下4公里,就来到了下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