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牛虻》的进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3:50:04
牛虻为什么因神甫骗了他就成为坚决的革命者和强烈反叛的无神论者?其中伤他,影响他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非要神甫做出抉择?

因为在当时的意大利,在外有奥地利侵略,在内有奥地利扶持的傀儡——教会。为了愚昧人民,走狗教会利用上帝的名义去愚昧人民(还有暗探统治)让他们不思反抗,反对现实的生活,从此堕落下去,好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从蒙泰尼里受欢迎的程度就可以看出来,人们中毒不浅)

而牛虻在南美的13年生涯让他彻底看清了这个腐朽的压榨人的社会。(生活在最底层是最容易看清的)外有奥地利压榨意大利,意大利内有权有势的人(包括教会)压榨老百姓。所以这就让13年在外受苦的牛虻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解放意大利。(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以加里波第领导的起义军最终解放了意大利,当然,这是后话。)这让他就站在了教会的对立面,有着很深的仇恨。按他的话来说就是“青年意大利党”的党章:“为了意大利,始终矢志不渝”

蒙泰尼里是一位好人,但是他站在了统治阶级的一边,且没有什么反抗意识,他只是想保存住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就够了,这种人只是求稳的一种人,只要安于现状,不惜看着别人受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是牛虻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把它当作了毕生的事业(为此,他不惜放弃了爱他的女人——绮达。)面对蒙泰尼里,自己的父亲,一个是敌人,一个是革命者。一个是旧势力,一个是新势力。说句实在话,他是不想与他父亲为敌的,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无法改变。蒙泰尼里爱他的上帝,牛虻爱他的意大利。这就是故事的悲剧所在。牛虻死了,但他的死能唤起无数个牛虻。“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至于蒙泰尼里,虽然是个好人,但是站在所谓的上帝的那边,也只能像牛虻所讲的:“路边的石头也许存心极好,但是仍要一脚把它踢开。”

一本有意义的文学作品不会明白地告诉你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如果的话那是教科书。真正一本有意义的文学作品是值得推敲的,值得思考的,有回味。这样才是好作品。我看《牛虻》看了两篇,想了很久才想出来。

蒙泰尼里
蒙泰尼里作出抉择就是一定看上去有些愚蠢的服从而已,牛虻的死也正证明了蒙泰尼里的心中是深爱着他的。

伤害她,影响他最深的就是蒙泰尼里神甫心中的“上帝”牛虻在最艰苦的时候曾经多次想过谁能救他一把,就连那个曾经每天接受他祈祷并忏悔的蒙泰尼里口中的上帝也不曾救他走出人生的窘境。
蒙泰尼里作出抉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