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21:36
[甲]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8.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14分)
父异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
父利其然也 或因而抄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扳 环谒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宾客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矣。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A.借旁近与之 B.邑人奇之 C.余闻之也久 D.不能称前时之闻
10.翻译句子(6分)
(1)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8.父异焉 异,动词,以…为异;焉,代词,代前一句所谓生五年而求书具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介词,表示时间起点;是,代词,代前句作诗事;立,副词,表示时间短暂;就,动词,完成。
家贫无资 贫,形容词,形容经济上很困难;资,名词,指财物。
太夫人以荻画地 以,本意是动词“用”,这里可以看作虚化为介词,表示后接动词“画”的方式或条件。
父利其然也 利,动词,以…为利;其,代词,代邑人;然,代词,指邑人“宾客其父”、“钱币乞之”。
或因而抄录 或,副词,这里表示时间上的不确定,可理解为有时候;因,动词,依靠利用;而,连词,这里表示动作的承接关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副词,每日;扳,动词,拉、引,这里可以理解为带着;环谒,环,环绕,这里用作副词;谒,动词,走访;意思就是来回不停地走访。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副词,逐渐;宾客,动词,以…为宾客,即是以宾客之礼来对待。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动词,读去声,符合。
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殆尽的样子。此句谓仲永之才华经已消失净尽,与常人无异。

9.选择答案D。其他都是代词,D句的之是助词。

10.(1)父亲认为他们这样做对自己有利,每天带着仲永来回不停地走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2)等到他年纪大一点时,家中已经没有可以供他阅读的书了。

1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2.这个问题不象前面的客观题,答案的主观成分较多,不一定准确哈。
一个人要成材的话,除了先天的天赋、后天的努力之外,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非copy,全是我本人回答的,不给分就实在没天理啦~

或因而抄录 或,副词,这里表示时间上的不确定,可理解为有时候;因,动词,依靠利用;而,连词,这里表示动作的承接关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副词,每日;扳,动词,拉、引,这里可以理解为带着;环谒,环,环绕,这里用作副词;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