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2首诗!要准确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29:52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1.清人__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2.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时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春居杂兴》二首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1.全诗的什么景物为中心意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意象做具体分析
2诗歌的三,四句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暮 归
  杜 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 鼙: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击柝、捣练
  (2)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杜甫在夔州的时候,极其讲究诗律,写出了不少调高律细的诗篇,同时又想突破律的束缚,尝试一种新的诗体。有一天,他写了一篇非古非律,亦古亦律的七言诗:题目是《愁》,题下自己注道:“强戏为吴体。”接着,他又陆续写了十七八首这样的诗,于是唐诗中开始多了一种“吴体诗”。“强”是勉强,“戏为”是写着玩儿。可知是在无聊的时候,勉强做着玩的,它不是正式的律诗。

但是,什么叫作“吴体”呢?杜甫自己没有说明,大概当时是人人知道的,而后世却无人能解释。宋朝人改称“拗字诗”,或称“拗体”。清人桂馥说:“吴体即吴均体。”(见《札补》)吴均是梁朝诗人,他的五言诗已讲究平仄,但还不象唐代律诗那样讲究粘缀,所以他的诗还是古诗。吴均诗文,风格轻丽,当时有许多人摹仿他,称为吴均体。这个名词在文学史上代表的是一种文学创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