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寇张献忠所立七杀碑现在何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50:03
七杀碑文: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俺想知道现在“七杀碑”还存与世么?如果在现在在哪?

张献忠的“七杀碑”究竟下落何处?1924年杨森任“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驻成都,以督理职务监管民政,在成都拆民房修马路,把清代臬台衙门改建为春熙路,在少城公园内开办通俗教育馆,馆内修体育场(今露天舞场一带),又开辟陈列馆,委卢作孚为首任馆长,把当时成都庙宇及衙署内的古物汇集去陈列,如文庙西街江渎庙(今卫干院)内明代所铸很大的江渎太子及其两妃三座大铜像等,均搬入该馆陈列。他听说那时署前街成都县衙门内,有张献忠的“七杀碑”,便命县长(那时叫知事)林宝慈送去陈列。《老成都》专刊第21期,载有李受天君所写《为何张献忠的七杀碑不可摹?》一文,“有时到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游览,在柳树回绕的荷花池畔,有民众教育馆(前身为通俗教育馆)陈列室,主楼两侧右一栋平房为兵器室,左侧平房为金石文物展览,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首领张献忠所书的七杀碑,碑高约一米,碑面好像涂过墨,石刻字迹已经开始风化,碑文竖书两小行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第三行为七个碗大的张脚舞手的‘杀’字……”

30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林名均先生曾写过篇《四川张献忠碑屺》(见1937年7月出版之《逸经》第33期),对这通七杀碑有记载:“幼时曾到成都县署,见有碑一通,以土拥之,外围以栅,相传为‘七杀碑’。迷信人言,偶有开视者,即不利于县官,故人多不敢观。”

后民教馆被日本飞机炸后,原陈列大楼全毁(现在这座大楼是五十年代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可是那通“七杀碑”却幸存下来。该馆馆长周树人(广安人)便把它连同宋代乾道年间碑等一并移在该馆内原动物园(现盆景园)空房舍内搁置,一直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1950年春天,馆内各项器物连同此碑逐一造册,移交给接收的军代表张追光点收。时年该馆又把这些古物移交给川西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馆)。现在,明代铜铸之江渎太子及其两妃大铜像及一大钟,均尚存于人民南路省博物馆偏北职工宿舍的空坝子内。而张献忠的“七杀碑”却从此如石沉大海,再无人见到过它的真面目。有人撰文称张献忠的“七杀碑”至今还在四川省博物馆内,但实际上现在四川省博物馆内只有一块无字碑,上面不仅没有杀字,连任何一个字都没有。又有史料说“民国三年……但怒刚(懋辛)做府知事,以成都县署办团练讲习所,唐仲寅君为所长,与兄旧交,一日,兄往成都县署看‘七杀碑’,唐君云:‘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