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数据销毁的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1:05:23
我看到许多对数据销毁的方法都要反复对磁盘写数遍甚至数十遍,为什么要这么做?直接通过某种底层的程序把全盘从头到尾写成1或者0不行吗?难道磁盘还能记着某块地方被刚刚写过?

(原创)这是磁记录这种方式的原理造成的。硬盘上保存的按说都是二进制的数字信息,不是0就是1,但这只是通过硬盘的电路输出的结果。现代硬盘都是巨磁阻磁头,穿过磁力线后其电阻会剧烈变化,因此磁头上感应出的电流其实是像老式的录音带一样的模拟信号,硬件上通过判读电流变化程度来判断是0还是1。早期硬盘是通过N、S极的变化导致磁头读取的电流方向进行判断,但其实也是连续不断的模拟信号。只是电路上会进行波形整形及判读。对于磁盘片来说要事先定下来用N极来表示0,或用S极来表示0。

那么回到正题,即便是"通过某种底层的程序把全盘从头到尾写成1或者0",虽然通过硬盘的电路、固件来读取确实是都1或都变成0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是普通人用的普通电脑保存的普通文件也就罢了,如果是间谍感兴趣的机密文件就不行了。只要拿到硬盘,拆掉电路板这样绕过固件直接读取磁头感应的电流值,通过特殊的设备可以把之前的数据还原出来!

以盘片上一个bit来解释,比如现在要把它清0,那么如果它原来是"1"(N极),现在改写成"0"(S极),写完后(磁场方向的翻转)的磁介质表面磁场强度实际上达不到理想的100%,可能是90%,也可能是80%,但是都不妨碍被当成是0;那如果它本来就是0呢,结果是磁场被强化,当然读出来还是0。

上面上清了一次0后的结果,你可以发现,虽然正常方式读出来的数据都已经是0了就像湖面一样,但是其实在磁盘表面上是“不平静的”,像雨点打在湖面上。那么只要能绕过硬盘电路直接读取磁头感应的电流值,判断电流(磁场)的细微变化实际上是可以原来出原来的数据的,虽然成本很高。

在专业的设备上可以把这细微的变化还原成彩色的图像,这样可以就很直观的看到磁盘表面磁场分部情况。这种设备造价高昂,除了FBI用以外民用里数据恢复也有用到,这也是最高端的数据恢复了。像一些极端的像火烧过的硬盘正常来说盘片高温就退磁了,这时如果想要数据就得用这种设备。

所以对于很机密的文件必需在相同位置覆盖随机数据至少6遍以上,才真的不可恢复,因为原信息被LJ信息完全淹没,或者对硬盘物理销毁,方法有绞碎、强磁场长时间磁化。

不太清楚。硬盘数据一般情况下好像只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