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找到,忍住心中那份甜这篇文章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6:07:45
在我初中的时候老师念过一份杂志上的文章 <忍住心中那份甜> 非常有感触。
现在这么多多年过去了。
想找那份文章已经找不到了。
谁知道啊?能给提供点线索么?
文章的内容是,一位老师写给学生的,为了教育他们不早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奖励你们两块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日后创出了一番辉煌业绩的全都是当年愿意等待的孩子。

吞下一份苦,需要的是勇敢与坚强,忍住一份甜,需要的是信念和毅力。但是,真的不是所有可以舍生的人都可以“舍甜”。

甜在生活中幻化成种种美丽的影像来不断地撩拨我们。一道秋波,一句蜜语,一席佳肴,一樽醇醪……我们在“甜”的允诺中有一点恍惚。在娱身的“痛快”与娱心的“愉快”面前,我们常常做出错误的抉择。甜是那么粘,一旦粘在我们的身体就不肯脱离,并且甜知道人又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弱点,那就是容易对幸福上瘾。甜深知这一点,所以它永远不愁找不到爱它的人。

甜诱惑着我们。这潘多拉盒中释放的魔鬼一停不停地念着魔咒,预备将你在心中塑成的那个完美自我掠走。

——克服一些甜,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大的人。

——忍住那份甜,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忍住那份甜
有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有人毅然选择了后者。有一份甜,无关生死名节,得之朵颐一快,弗得齿颊寡味,你将如何取舍?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日后创出了一番辉煌业绩的全都是当年那些愿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