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历史题,帮忙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59:0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年产量) (1950年产量)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图见图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为改变这一现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重要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3)“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再添加两个选择题:
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云,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下列事件的逻辑顺序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④调整国民经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同美国相比差距巨大,甚至还不如印度;
一五计划中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2)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例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3)说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方针是正确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选择题
1.C.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A.①②③④

(1)说明建国初我国经济接近崩溃的边缘,人均钢产量、发电量与美国相差甚远,甚至不如印度。
剩下的书上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