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有关“颜色的地域文化特征”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2:40:36
有关的“颜色的地域文化特征”的论文,我是美 术专业的。。一千字左右就行。

陕北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的表现形态,外在动作与内在情感、动作体态与艺术形态都带有深深的地域特征,并以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为背景,具有浓重的生活痕迹。陕北舞蹈主体的动律特点、内在节奏、外部规律、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总体特质都有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的血缘因子。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兼容开放,易形成粗犷豪放、凝重古朴的艺术风格。封闭保守、山深土厚、人性刚健、与水抗争,在生存运动中靠天吃饭、依赖天雨,心理指向集中在生命与生存努力的情感宣泄方面,从而形成了黄土高原人的总体特质——强烈的生存竞争意识,向天要雨、向地要水。这种思想倾向又产生了精神上的艺术气质、艺术上的精神气质。秧歌习惯于调动呼风唤雨、吉祥如意的龙神,村村山头有龙王庙,这是一个地域文化特征。在神庙会中,总是采用原始的、沉重的、神秘的意识与祭神谒庙仪式,以集体的力量向大自然表示顽强抗争。闹秧歌是老百姓贯彻“天人合一”主旨,娱神兼人的最好思路。它的文化实质是通过黄土高原人与大自然残酷、悲壮的对抗和统一,体现出人对生命、生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种艺术形式所表达的生存的原始本能震撼着每个审美主体的灵魂。那激荡人心的唢呐锣鼓声中宣泄着汉民族强烈的生命的情感跳动。在表演中,艺术的高潮一旦出现,配合鼓的节奏激发着舞者的感情波动,往往意绪奔涌、动作急骤,呼吸疾徐与心脏跳动达到原生状态生命体验的最高程度,这时,场面壮观、红绸飞舞、花伞飞旋、扇花频飞、画面翻转、舞姿扬厉,动地之声奔腾咆哮,舞者的情绪得到最猛烈的表现,个人的生命力得到最强烈的爆发,文化意义上雄浑壮观的整体力量此时也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一些秧歌比赛通宵达旦不能止息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陕北秧歌将诗、乐、舞集于一体,伞头吟唱即兴赋词、出口成章,或咏叹劳作,或讽喻时政,或赞扬祥和,或诉颂大安,或祝福乡人,总是努力创造着一个属于自己本土的文明昌盛的社会环境。秧歌舞蹈的音乐总是将舞蹈的节奏、速度、情感、情绪反复烘托,唢呐曲牌亦力求与场面形成神形意合、浑然一体的境界。道具的运用更是表情达意,以形传神,强调丰富了舞蹈词汇,美化了秧歌舞姿,渲染了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为加强表现力发挥着作用。总之,秧歌将文意、乐感、舞情交汇起来,诗以明心、乐以悦耳、舞能娱目,互为补充,充满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秧歌的闪光之处,还在于形、意、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