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灯,让中国的母亲节成为世界的焦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39:24
五月,春光灿烂,草长莺飞,空气中飘溢着康乃馨的香气,母亲节,这个充满温馨的日子,又轻轻地向我们走来了。记得小时候一到儿童节,妈妈会给我们准备很多好吃的?多年后,当我们挣脱了母亲怀抱,会有多少人记得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她们的节日?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母亲点燃一盏感恩的“心灯”?

众所周知,“母亲节”与“情人节”一样,也是“舶来品”。

在中国这个向来以尊老敬老为传统美德的国度里,母亲节因承载着母爱、亲情、感恩、回报等人类共同的情感,渐渐成为晚辈向长辈传送美好祝福的日子。母亲节前后,商家大打“亲情牌”,花店购进了康乃馨,不少网站在首页和醒目位置打出了“祝母亲节日快乐”的标语,一些论坛也展开如何向母亲表达爱意的讨论,甚至还有网友在论坛内互发邮件,提醒母亲节要为母亲带声问候。

然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母亲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那样带来如期的消费热潮。连续几年来,象征着母爱的母亲节之花康乃馨远远不如情人节之花玫瑰卖得火爆。情人节的时候,买花的人连价都不还,上百元一朵的玫瑰可以9朵、99朵,甚至999朵地买。母亲节到来了,康乃馨的售价不如玫瑰的高,买花的人都嫌贵。即便是买花者,也大多是学生,年轻人来买花的非常少。不仅如此,一些饭店推出的母亲节套餐的预订情况也不好。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现在一些独生子女大多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年龄,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成人的母亲不愿多敬一分孝心,甚至连“常回家看看”都嫌麻烦,还有的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早些年,在武汉举行的一次小学生命题作文中,竟然有60%的同学把母亲“妖魔化”……

一切都在变,只有母爱永远。尽管母爱不需要回报,孝敬之情也难以报答养育之恩,但在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为母亲点燃一盏感恩的心灯,不仅应该,也很有必要。作为晚辈的我们,不应该因此而习惯了对母爱无度的索取,也不能因工作忙碌、生活奔波而忽略了对母亲的关怀和回报,更不能以来日方长为由回避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知道,虽然今天我们是孩子,但明天我们也要为人父、为人母。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能常回家看你,不能陪你说说话、“刷刷筷子洗洗碗”的时候,再后悔也就晚了。

朋友,当你夏日躺在树荫下,看到赤日炎炎中挥汗劳作的父亲时,你能心安理得吗?当你冬夜坐在电视前,看到双手炸裂正编织御寒毛衣的母亲时,你能不为之震撼吗?当你安然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面前站着颤巍巍的老人时,你能无动于衷吗?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它能使你获得一种别样的幸福感觉。

这并非我,在此故作假设,如果你叩心自问,放眼四周,此种不关心父母、不尊重老人、不为家长分担家务的现象,你是否亲身经历过,或似曾相识吧?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许多同学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更不知感恩为何物。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想到过要回报。其实,自然界的一切还都知道感恩。大海给了鱼儿一个宽阔的天空,因为感恩,鱼儿回报给大海一片生机;天空给了鸟儿飞翔的领空,因为感恩,鸟儿回报给天空一处美丽;大地给了树木一片沃土,因为感恩,大树反赠给大地丝丝阴凉。大自然都懂得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世界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所以美丽。
我们学过海伦的故事,她自小双目失明,连正常的行走也需要他人扶着,但是她没有因此而埋怨上天、埋怨父母没有给她一副健全的身体,她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给了她生命,用笔写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作品回报社会和父母。正因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海伦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是感恩,让她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
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当他人向你投来美好的目光时,你要回赠一个亲切的眼神;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你要投去一个甜甜的微笑;当受到他人的鼓励时,你要说声“我会努力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叶对根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是世界变得美丽;感恩,是我们拥有爱心。让我们怀带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吧!

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常常觉得生命里黯淡无光;常常认为成功离自己太远;也常常将自己推进痛苦的深渊。
唉!将所有的怨气全部发出,让它随风而逝。但心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丝仍紧紧缠绕着我,久不离去。
清晨,失落的我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薄雾笼罩,清风拂面,像走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草地上调皮的雾珠打湿了我的鞋子,看着它们在叶子上欢乐地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