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无梁时,板的荷载及配筋计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6:58:05
4800*6900的板,楼下是个大客厅,楼上分两间房,隔墙在长跨6900的中间,厚150。本来下面加条梁,但加梁后客厅天板上就见梁了。
具说墙下无梁时要将墙的线荷载均布到板,具体算法是如何算的?别说去看荷载规范,还是实例好,我还是新手。

最好把整个板的配筋算出来,人格保证另外追加最高分!
加大板厚,墙下不能加梁。板是邻边简支邻边固端,隔墙容重19,砼C20,我这有现浇板的计算表格,就是荷载不会输入,更想看过程。
这是我老大跟我说的:取垂直隔墙的1米宽度的板作为计算单元,根据支座的约束情况,按简支或半固定的单跨梁,作用有集中力,计算得正弯矩,把它作为附加弯矩,与板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弯矩相加,就是最终正弯矩。
我还是不太理解!他太忙了,我怕把他问烦了,我也知道在这里问这种问题得到答案不太可能,以前问了好多问题都没解决过。唉,如果这次得不到答案,也许是我最后一次提结构问题了~

板厚估算为180mm

由荷载规范B.0.6条,按单向板相同的方法计算板上局部荷载有效分布宽度
由荷载规范B.0.5条
Btx=4800mm bty=150mm
Bcx=btx+2s+h=4800+0+180=4980mm>L,取bcx=4800
Bcy=bty+2s+h=150+0+180=330mm

由荷载规范B.0.5条1款之(1)
Bcx=4800>bcy=330; bcy=330<0.6L=0.6×4800=2880;
Bcx=L=4800;故b=bcy+0.7L=330+0.7×4800=3690mm

隔墙重:19×3×0.15×4.8=41.04KN
隔墙在有效分布范围内折合成面荷载G1=41.04/(4.8×3.69)=2.32KN/M^2

G1值作为恒荷载施加在有效分布范围内
为了简化计算,认为G1荷载施加在整个板块4.8×6.9范围内

板自重:0.18×25=4.5 KN/M^2
抹灰:0.04×20=0.8 KN/M^2
活荷载:2 KN/M^2

所有永久荷载标准值:2.32+4.5+0.8=7.62 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2 KN/M^2

由荷载规范式3.2.3-2,当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面荷载设计值:
1.35×7.62+1.4×0.7×2=12.25 KN/M^2
由3.2.3-1,当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面荷载设计值:
1.2×7.62+1.4×2=11.94 KN/M^2<12.25 KN/M^2
故为永久荷载效应控制,面荷载设计值取12.25KN/M^2

以下略

你根据隔墙的尺寸可以大概算出它的自重,其实可以简化为一个简支梁中间加个集中荷载的情况,计算出正弯矩后和原均布荷载叠加即可,具体的计算过程如果很精确的就很麻烦了,需要你提供很多东西,例如板的原始配筋,混凝土的参数,以及隔墙的参数,简单的方法就是到设计院找个有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帮你一看就知道你应该如何配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