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先帝”呼应《出师表》文中哪些事(用原文回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48:24

1、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罔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原文简介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出师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
  3、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受命以来,夙(sù)兴夜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名句是什么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7次,而提到先帝却有13次,这是为什么?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7次,而提到先帝却有13次,这是为什么? 《出师表》中“先帝”一词广泛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先帝在出师表中出现次数多 出师表中表先帝求贤若渴的句子是哪几句?要2句 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除字母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与文中的哪句话相呼应 诫外甥中”报先帝”的原因 出师表中概括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的句子是什么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