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变奏曲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51:13

传统上作曲家的主要问题是写出扩展开的乐曲,并且使听众仍能辩认出乐曲的原貌。而答案则是根据一个主题写出一系列的变奏。16、17世纪在大调、小调和其相互关系的体系诞生之前,器乐作品延伸最普遍的作法是使用变奏,其主题通常是一首流行歌曲。主题经过修饰,甚至变得更复杂,而低音部,或中间声部也会在乐曲进行过程中逐渐变得华丽。约翰·布尔(John Bull)写的《国王出猎》(TheKings’Hunt)就是个好例子。在这个乐曲里,这位伊丽莎白时代的作曲家运用他精湛的技巧,写出了马具的叮当击、清脆的马蹄声、狩猎的号角声和跳越障碍物的声音。

到了18世纪,即使因为大小调系统的制定,使得作曲家得以写其他类型的乐曲。变奏曲仍然受到广大欢迎,18世纪最伟大的键盘作品是巴哈的《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这个作品主题是缓慢、富装饰的萨拉邦德舞曲。它有3O个变奏。

古典音乐最早的大师海顿和莫札特也很喜欢这种曲式。最重要的是,他们使用旋律变奏。海顿喜欢用变奏曲作为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他的《惊愕》(G大调作品第94号)慢板乐章中,欢快短小的主题是最有名的例子。莫札特在他的协奏曲、室内乐和器乐曲中,喜欢在欢快的音乐中加进一段徐缓的变奏,给人的印象是他想从各个角度看他的作品。

贝多芬写的很多变奏曲中,最伟大的是《狄亚贝里》钢琴变奏曲。安东·狄亚贝里(Anton Diabelli)是个成功的音乐出版家,但却是个平庸的作曲家。他出了个主题,请5O名作曲家(包括舒伯特和年轻的李斯特)个别为他所作的单纯华尔兹主题写一首变奏曲。这种作为好像是想向世人表明他有能力——可以在这不高明的主题中,化腐朽为神奇。贝多芬并非只写一首变奏,而是写了33首变奏。舒伯特对旋律创作及旋律变奏有特殊的才能,他常用自己创作的旋律作为主题,或是以他的艺术歌曲作主题来写变奏曲,如《鳟鱼》五重奏就是一例。

与舒伯特同时代的伟大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他曾经用一首小提琴随想曲作主题,写一些变奏曲,使这个旋律因此闻名世界。布拉姆斯、拉赫曼尼诺夫、波里斯·布拉切尔(Boris Blacher),甚至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er)都以帕格尼尼主题为模范写各种变奏曲,包括旋律式、和声式和节奏式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