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的文章 6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57:12
600字的文章

由于叛徒出卖,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不幸被法租界巡捕逮捕。蒋介石获悉后,买通租界官吏,把邓中夏押入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敌人以为逮捕了邓中夏可以在政治上打击中国共产党,但邓中夏却用他的言行大长了党的威信与影响。为了劝降邓中夏,敌人派了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叛变革命的余飞来说服邓中夏,被他骂得狗血喷头。国 民 党又派了一个所谓“理 论 家”来劝降,邓中夏对他说,“请你告诉你们的中 央 委 员,假如你们认为自己是有理的,中 共 与邓中夏是有罪的,那么,就请你们在南京举行一次公开的审判……”“量你们的蒋 委 员 长第一个便不敢这样做。”
为了让邓中夏屈服,敌人对他使用了种种酷刑,均以失败告终。
邓中夏不顾敌人的折磨,坚持在狱中给同志们上党课,讲马列主义。有一次,他受完重刑回到牢房,就接着讲上次未讲完的课,结果牵动了伤口,血不断流出来。但他一边擦血,一边坚持讲完,听课的难友忍不住泪湿衣服,更被他的精神所激励。
邓中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坚持学习,阅读一本通史。他说:“我还来得及读完这本书。”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时,他给党中央写了最后一封信,深情地说:“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刘伯坚,原名永福,1895年生于四川平昌县一个开栈房的小商业者家庭。他聪明好学,靠家中借贷到巴中县上中学,后又考入万县的川东师范、成都的高等师范学堂(今四川大学的前身)。刘伯坚从小目睹民众苦难,又在校内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以才华出众闻名于川北高原,府尹一度要他当秘书,并愿任命他为县长。刘伯坚却不愿就这个“肥缺”,毅然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于1920年赴欧,先到比利时,后到巴黎,一边做工一边学习。

当时,西欧正经受十月革命的冲击。刘伯坚在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于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并因待人和蔼及处理问题老成持重,被中国学生推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达三年之久。当时,这个支部不但管理中国党员学生的组织活动,还要负责工作分配和生活,被同志们称作“党内驻苏大使馆”,刘伯坚成了“大使”。

1926年春,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