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记中引用的过秦论和中学课本中的有出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2:01:59
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 ————《史记·陈涉世家》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过秦论》
两篇文章都出自贾谊的《过秦论》,为什么会用不同的两句话?

纠正“惜忆惜缘 - 助理 二级”的错误:《过秦论》的作者确实是贾谊,而不是贾谊抄了司马迁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只是引用而已,证据:贾谊年代在司马迁之前,《史记》中也有《贾生列传》可证明这一点。

以下是本人的回答:

可能是因为传抄的时候的误记导致这些差别的出现,这在一些古文的流传当中经常出现。另外,《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曾引用《过秦论》全文,但是顺序颠倒错误严重(上中下三篇的顺序颠倒),可能也是因为抄录时的错误导致。(当然不是说司马迁治学不严谨,而是说即使是像司马迁这样的大家也难免出现这类错误,毕竟修史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语文课本中的《过秦论》应该是比较标准的版本。

应该以史记为准,因为史记成书的时间与秦朝比较接近,记录也更真实

不排除司马前辈抄错的可能性,因为手写史记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

是这么回事。贾谊其实不是引用,而是化用,就是意思、句式大致相同,但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句式做某种修改。古文古诗词中这种化用相当常见,今人也经常会化用古诗文句子。史记原文的这两句话意思都表示的是陈胜出身低微。而且贾谊的前句也是想说出身低微,而后句是想说他作为一个小人物,仍然崛起了,并推动了灭秦进程。意思跟史记原文略有不同,你仔细体会一下。
另外贾谊作为一代大儒,是决不会抄袭别人的句子的,那样太丢人。如果要用前人句子,要么是化用(就是改一改),要么加个“XX曰”“XX云”,所以他是故意不照搬原文的
————————————————————
同意安迪布兰顿的回答。我以上回答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