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已13岁了上,不喜欢和别人沟通,对妈妈有强烈依恋性,该怎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9:28:33
上初上了,家远还不想住校,天天往家跑。有时间逃课,自己一个人独处。家人和老师和他沟通,他总是默默不答。家人都很担心,请各位专家告诉我该怎么办?

1、我不同意楼上说的什么恋母情结。这些都是外国人瞎编的谎言老欺骗中国人民的。
2、我想,你弟弟不喜欢沟通,并不是说他在任何场合、和任何人都不喜欢沟通,而是和某一类或者大多数人不沟通。
3、我觉得关键的原因在于你们的家庭教育:比如从小就不要孩子乱讲话,不要孩子在大人面前吵闹,不要孩子发表意见等等。一系列在中国式比较内向的教育中,造成孩子沉默寡言。我在初中之前就这样的状况,但是并没有你弟弟这样严重。
4、我觉得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除这样的症状:
一是家里给他足够的发言机会,别动不动就让大人呵斥甚至批评的态度,不要动不动就体罚孩子。
二是和老师沟通,给他建立自信心,为他设置一系列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一系列问题,建立他的自信心,有了成就感,自然就能有自信了。
三是观察他是不是有什么爱好,培养他的兴趣,让他从自己的 专长入手,逐步拓展自己交往和说话的爱好,建立与人沟通的必要和信心。
总之,要让他走出生活中某些阴暗的地方,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是需要老师、家人和朋友共同努力的。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人称mama boy).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我们把恋母情结及其变化进行编码,3-6岁出现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第二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