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艺术是打破了艺术的围墙还是让艺术丧失了风格形式主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2:20:25
谢谢了 对我有启发 上层建筑的确是没法打破经济基础 但是不管它是在什么状况下发生的 它的确是突破了曾经的桎梏 约翰凯里说贯穿大部分历史的艺术实践都服务于人类进化的目的,而不是什么高雅艺术。它门是公用的,实用的。

你这个问题是选择题吗?你认为前者和后者间有本质区别吗?
那么你觉得所谓的艺术的围墙指的是什么?是艺术技巧还是绘画法则还是所谓高雅的审美标准?这些东西是否可以说是艺术形式或风格的具体内容?
那么所谓风格形式主体又是从何而谈起?到底是风格还是形式?还是你觉得风格和形式就是一码事?否则到底是风格主体还是形式主体?不同的风格可以用同样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可以出现在同样的风格里……形式和风格也未必称得上艺术的主体,克里夫贝尔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但是他的理论到现在仍被质疑,还没站住脚。
后现代艺术的作者们以为是自己打破了艺术的庙堂,以为是自己终结了所谓的高雅艺术。但事实是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渐渐使传统意义上的高雅艺术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这些后现代的艺术家才是真正被赶出庙堂流落街头的人。现在,视觉艺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消费商业,从商品包装到商品宣传,艺术从古代围绕艺术品生产转换为围绕消费品生产了,所以才会诞生产业化的工艺美术行业和工业设计行业,以及生产视觉消费品的后现代艺术家们。

后现代艺术品和传统艺术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后现代艺术品带有强烈的快餐文化特征,视觉冲击强烈,视觉信息传达速度快,效率高,也不像古代艺术品一样承载丰厚的文化信息,通常内容简单,不需要观众反复玩味,通俗地说就是一看就懂,看过就完,看一遍就够。在收藏领域,后现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非艺术的历史文物价值方面(比如杜尚的尿盆),而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兼具历史文物性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以艺术审美价值为主。
后现代艺术事实上是委身于消费品生产领域的,而不是艺术生产领域,这就是为何说它们才是被赶出来的。

还有,应当纠正一个概念,艺术相对于社会经济形态,永远是上层建筑,它没有能力打破任何东西或使谁丧失什么,它只有被打破被剥夺的份,如果说艺术在历史上曾和任何社会或文化变迁有关,也只能说是它在社会形态变迁的过程中将隐含的社会变化显性化,即体现社会深层变化。

我觉得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