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宋之问 全文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28:56
如果可以,麻烦顺便把诗人的背景介绍下。速度!!!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译文: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人日应殊.勤劳的牛郎,痴情的织女,善良的黄牛,热心的喜鹊,美丽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曾使多少深受感动.千百年来,尽管各地对"七夕''的起源解释有所不同,过节的方式与习俗也有差异,但是它引导人们走向勤劳.诚信和爱情之路却是完全一致的.古人把七月七日为良日,把它作为庆贺丰收的吉庆日子.因此"七夕鹊桥会''是传说中的神来之笔,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还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据传说,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熠熠白气,并闪耀着五彩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此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都可以,但求金求银求发财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还有老人说这一夜,你如果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或在葡萄架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日后便能得到纯真的爱情.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宋之问春风得意之日,已是武则天皇后实际把握朝政之时。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与杨炯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参军。永隆二年(681年),又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