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托的“线性”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借鉴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6:29:40

(一)罗斯托的“线性阶段成长” 理论
1、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在这6个阶段中,第3、6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
其中,“起飞”是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20-30年)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上的剧烈转变。
2、经济起飞的条件、标志和起飞的特征
(1)条件
第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第二,要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第三,要进行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变革。
关于主导部门:
①成为主导部门的条件:
Ⅰ)这个部门必须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雄厚的资金;
Ⅱ)必须拥有技术创新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Ⅲ)必须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带动作用。
②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Ⅰ)回顾影响;Ⅱ)旁侧影响;Ⅲ)前瞻影响;
(2)判断经济是否起飞的主要标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程度。
(3)起飞阶段的重要特征:一国开始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并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3、发展阶段依次更替的原因和源泉
(1)发展阶段依次更替的原因:
①由于主导部门的依次更替
②由于人类欲望的依次更替
(2)源泉:
罗斯托认为:促使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原因,除了人的欲望不断变化外,主要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4、关于起飞阶段的政策建议:
①防止消费早熟(超前消费)为起飞积蓄资金;②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③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④发展创汇生产部门,为进口机器设备积蓄外汇;⑤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隐蔽性失业;⑥防止人才和资本外流;⑦动员国内资金,提高储蓄率并引进外资;
⑧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