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麻醉剂为什么叫麻沸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0:53:44
561

传说三国时期蜀将关羽与敌兵交战,臂部中了一支毒箭,肘臂红肿,疼痛难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且伤口渐渐地变黑腐烂。请来华佗医治,华佗见毒性发作已经侵入骨骼,必须开刀刮去骨上的毒素,并建议钉一木架绑缚伤臂,固定后再施手术。关羽愿意配合华佗,并表示不用木架固定而直接进行手术。华佗即手执利刃割去伤部腐肉,后用利刃刮骨。刮骨窸窣作响,帐内帐外兵将闻睹此景无不毛骨悚然,而关羽却是一面下棋,一面饮酒,谈笑自若。华佗为关羽的精神所感动,成功地刮净骨膜上毒素,敷上灵药,缝合后很快便愈合,恢复原状,上阵杀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关羽一样忍受手术的剧痛,想到那些病症结在体内,针药不能及,必须开刀治疗的病人,华佗总是感觉非常不安。

  一天,有两个人抬着一个醉汉来找华佗,说是醉汉醉酒后,走路摇摇晃晃,头重脚轻,一不小心跌倒在地,恰巧地上有根又尖又细的铁刺,扎进肉皮里,因扎得深,拔不出来。华佗只好开刀把铁刺取出。一直到手术做完,也没见醉汉疼痛的反应,华佗感到奇怪。等醉汉醒酒后,华佗一问,醉汉在手术时果然没有疼痛感觉。华佗想,能不能让病人醉酒后再进行手术呢?如果能的话,不就可以为病人解除手术时的痛苦了吗?于是,华佗叫徒弟吴普到市上买来二斤酒,然后吩咐吴普,等他喝醉后,用刀在他腿上割个一寸长的口子,然后再用针线给缝上。吴普知道师傅是在用自身做试验,就按照吩咐认真地做起来。徒弟这样做时,华佗果然没感到疼痛,华佗非常高兴,把这个方法叫作“沉醉法”。从此华佗便开始用这种方法为病人开刀治病。但经过一段时间应用,发现这种方法只适用部分病人,对小儿和重病人不能应用。因为小儿不能喝酒,而重病人手术时间较长,往往手术没做完,病人酒醉已醒,疼痛更加厉害。华佗为此又开始了苦思冥想。

  一天,华佗遇见一位从泰山来的朋友,两人一边饮酒,一边叙旧。朋友说了自己经历的一件趣事,说他上泰山时,因口渴难受,摘吃了路边的一种野果子,吃过之后,舌根发麻,嘴也张不开,浑身感到麻木,一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到醒来,已过去几个时辰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华佗心想:用这种野果子给开刀病人吃,身上要是麻木,不就可以不知疼痛了吗?他赶忙向朋友打听这种野果长在什么地方,果树有哪些特征,果实是什么模样,然后一一记下。他要亲自去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