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事件,学者各执一辞,非专家型历史爱好者何去何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1:21:41
例如明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各派观点完全相反,有人认为明军出兵百万,耗银数百万导致国库亏空,甚至间接导致明朝灭亡(这观点是我在期刊网上看到的,想来也不会像我这样的菜鸟般满嘴跑火车),还举出当时的西方传教士评论“明军行动迟缓”之类的作为佐证;再说另一派就更不得了了,他们更从各种史料中举出一大堆数据(我也不知数据真假),例如日军各军团指挥官,各军团人数,明军人数,而有人更指出明军数目从没超过五万(这话我记得是当年明月说的,他后来在解释为什么此战为何在中国没有详细记载时自豪地说相比日朝双方的元气大伤,中方几乎毫发无损,故此战之胜不值一提,“什么叫强大,这就是强大”)。
1.我就在想双方观点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所参考数据也天差地别,一个说百万,一个说不到五万,太离谱了,难道双方都没有仔细详细的研究史料吗,好歹双方观点持有者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么个问题查查书结果不就出来了吗?到时候谁是谁非一目了然,也不用老打口水战。想来专门研究这些的人搞到各种史料不难吧。抑或者每一派都只是相互抬杠,断章取义,只说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其余一概弃去?虽然俺以为理论阐述者没有义务举出反对自己观点的证据,但若果真各家都只为抬杠而争论而非为真理,学术未免也太无趣。
2.我也知道只要自己多收集各方面史料自会有自己的看法,问题是专家搞到各种史料自然不难,我们业余爱好者却大都接触不到。(事实上我以为军事论坛里很多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很大程度上是各方资料都不齐全,以致有盲人摸象之嫌疑)想问各位是怎么解决这种问题的。

历史问题就去问纪连海

例如明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各派观点完全相反,有人认为明军出兵百万,耗银数百万导致国库亏空,甚至间接导致明朝灭亡(这观点是我在期刊网上看到的,想来也不会像我这样的菜鸟般满嘴跑火车),还举出当时的西方传教士评论“明军行动迟缓”之类的作为佐证;再说另一派就更不得了了,他们更从各种史料中举出一大堆数据(我也不知数据真假),例如日军各军团指挥官,各军团人数,明军人数,而有人更指出明军数目从没超过五万(这话我记得是当年明月说的,他后来在解释为什么此战为何在中国没有详细记载时自豪地说相比日朝双方的元气大伤,中方几乎毫发无损,故此战之胜不值一提,“什么叫强大,这就是强大”)。
1.我就在想双方观点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所参考数据也天差地别,一个说百万,一个说不到五万,太离谱了,难道双方都没有仔细详细的研究史料吗,好歹双方观点持有者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么个问题查查书结果不就出来了吗?到时候谁是谁非一目了然,也不用老打口水战。想来专门研究这些的人搞到各种史料不难吧。抑或者每一派都只是相互抬杠,断章取义,只说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其余一概弃去?虽然俺以为理论阐述者没有义务举出反对自己观点的证据,但若果真各家都只为抬杠而争论而非为真理,学术未免也太无趣。

说百万的直接胡扯 当时明朝总兵力才多少 北方边境也不安宁 哪来那么多兵力来打日本 真要有那么多还怕倭寇袭扰?相对于北方蒙古以及女真后金,朝鲜的事不是很急。再说了 百万大军哪有那么多给养 即使现在也很困难 当时交通那么落后就更不用说了 朝鲜穷的叮当响 更不可能供给那么多人吃的粮食 估计顶多有个十几万人 实际和日军人数相仿 但是前后分两批

知道大概就行了,就是在大的原则问题上不犯严重错误就好。

第一个问题,以正史为准,如二十五史,其他史料辅以参考。
第二个问题,你可以登录论坛,我不知道你对哪朝哪代历史感兴趣。如中国先秦史论坛,网上读书园地论坛,钱氏藏书论坛,龙腾国学论坛,国学数典论坛,因为过去文史不分家,文史即历史。可以下载史书,史论。
另外看哪写书的问题,我觉得当我对一门学科不了解时,对专业数典不太明白时,就看看现代大家的一些文学专著。如史学的大家陈寅恪、翦伯赞、范文澜等。

对历史事件,我应该批判性的去读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