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歇后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8:43:40
要多点,8:30截至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说人话——净是鬼话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唐僧遇见白骨精——敌我不分
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的饭菜——碰不得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猪八戒调戏白骨精——自上圈套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痴心妄想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仁假义,没安好心
白骨精打跟头——鬼把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说人话——净是鬼话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唐僧遇见白骨精——敌我不分
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的饭菜——碰不得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猪八戒调戏白骨精——自上圈套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调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痴心妄想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仁假义,没安好心
白骨精打跟头——鬼把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