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乘法效应的描述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6:07:40

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

  一群无法无天的小流氓砸碎了一家商店的橱窗后逃之夭夭。店主自认倒霉,只好花1000元买了一块玻璃换上。这个时候一个经济学家走过来,说要恭喜店主,正在窝火的店主见有人说风凉话,气得要揍这个经济学家一顿。经济学家不慌不忙一番解释,居然让店主目瞪口呆。

  经济学的乘法 经济学家这样说,玻璃老板因为商店橱窗的损失得到1000元收入,假设他支出其中的80%,即800元用于买衣服,服装店老板得到800元收入。再假设服装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80%,即640元用于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得到640元收入。他又把这640元中的80%用于支出... ...如此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店老板支出1000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之后,所有人的总收入增加了5000元。所以商店的橱窗被打碎了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其原因何在呢?经济学家用乘数原理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社会经济中,增加一笔投资很可能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乘数是指最初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上述例子中。最初的投资就是玻璃老板购买玻璃的1000元,这种投资的增加引起的服装店,食品店等等部门收入增加之和为5000元,所以乘数就是5 经济学中为什么会有乘数效应呢?因为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部门的支出就是另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一个部门支持的增加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收入与支出的增加,最终收入的增加将是最初支出的好几倍。 把这个例子换为财政支出增加,你就可以看出乘数效应多么重要了。比方说,国家准备投资100万元建设道路,其中30万元是工资,50万元是建材原料,20万元是其他费用,那么,劳动者小乙在付出价值1000元的劳动后领取工资,然后去消费。假如他把300元用于购买食物,200元用于给孩子交学费,300元用于买化肥,这样,有了小乙的消费刺激,食品生产企业至少得生产足够小乙消费的食品。但食品生产企业再生产这300元的食物之前先得拿出一部分钱向上游原料企业比如说面粉企业采购,于是,面粉厂在生产面粉的同时又得向农民收购粮食,而生产粮食的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就得去采购化肥... ...最终,小乙的这1000元带动了几千元的生产,而国家投资的这100万元则带动了几百万元的GDP。 “9.11”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