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就请各位大侠给出精彩解释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9:23:15
材料1:明万历年间我、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2:明代徽州商人余仗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民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咎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才不苟取,揭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凭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终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起来的财富或者过剩的资本投资与购买土地,或者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1依据材料1,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2,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3指出其论证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1从传统的“士农工商”、“无奸不成商”转变为崇尚商人和现实利益;

2 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反馈社会,多做善事;讲究诚信,重视名誉。

3明清时期的商人从事商业活动获利后往往不是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是大量买田置地,或者培养下一代转向科举。这种现象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1)当时社会经济的主体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仍然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这是商人买田置地的根源;
2)封建等级制度仍然森严,商人虽然在经商中获得了经济利益,取得了经济地位,却很难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就“上流社会”而言,还是瞧不起商人的。因此,这些获利的商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期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流社会。
3)传统思想的作用仍然很大。一个人只有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认同,“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即使是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商人也很难逃脱这种思想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