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迹一个片段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6:46:29

写月迹并不稀奇,苏轼早就写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得幽幽静静,缠缠绵绵。而像贾平凹这样写得如此别致的却不多见。

古往今来,大凡写月者,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羁旅怀乡之情;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睹月思人之意;或“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的流逝……而在本文中,全然没有这许多沉重复杂的情和意。有的只是一种轻轻松松的童心与童趣,以及只有这种童心才拥有的纯真与美好。整个构思都是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建构文本的。在跌落反转的过程展示中,写出孩子的一种真切的心理历程。

伴随着孩子们追月寻月的天真稚嫩的足迹,我仿佛和孩子们发现了那娇美的月亮在水中,在空中,在眼里,在心里。“玉玉的”,“满满的圆”。她属于院落、竹帘,属于桂树、葡萄叶丛,属于小河、沙滩,属于三妺,也属于所有的孩子。她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拥有。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温柔与安宁的美!无处不有的恬适与雅静的美!谁不想追求这种美的圆满?谁不想拥有这种美的纯净?

在教学本文时,怀着一种期盼的心情,我在同学们身上寻找到了这种美的印迹。

在读到“‘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一句时,我启发同学们:“你们说,弟弟所想要的是什么呢?”话一说完,课堂上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流着,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玩具、汽车、足球、奥特曼、环游世界、一百分、MP3、哈利·波特的魔法棒……甚至有同学说“他想要嫦娥”,话一出口引来满堂哄笑。在心中暗笑之余我不得不佩服同学们的想象力之丰富,思维之活跃。可这并不是我所期盼的答案,同学们的思维应该更开阔一些,境界更高一些,除了一些客观实际的东西,是否还可以想到更美好的事物,达到更深的层次呢?

想到这里,我又一次调动同学们的情绪:“那么,在你们的眼中,月亮是个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散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用心观察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用心体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情感,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答案最新颖,最富有创意?”问题一出犹如一颗小石子投入到了平静的小河中,激起了层层浪花,同学们接下来的答案是我意想不到,始料未及的,在思考回答整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