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韩国古代歌谣,乡歌,诗词 神话,小说的高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3:39:00
请教高手达人。。。留下联系方式。。。

都是中国学去的……你找到的一定能在中国汉代的民族文化里找到类似版本……

韩国古代不就是中国嘛- -
学中国历史就好了

韩国诗词有中国的读起来有感觉吗??

他们知道什么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吗?
看看韩国的游戏就知道了,全是西方文化的,有多少韩国自己文化的东西呢??
没有历史的国家只能用整容来欺骗自己。

你有什么问题,我有韩国文学史的书

“汉诗”是传统从新罗时代开始兴起,历经高丽和朝鲜时代始终不衰,产生了许多优秀诗人。17世纪诗人郑的一首四行诗代表了这个传统的顶峰时期。诗写道:

远滩影绰约, 疑是一白鹭;
长空风萧萧, 江上渐日暮。

“时调”的体裁是一种三行诗(歌),每行14到16个音节,明显地分四个气口,音节总共不超过45个。这是正常规律的也即普通的“时调”,叫作“平时调”。如下面这首:

病树底下不见有人来歇息。

当初树高叶茂谁人不流连。

如今叶落板断连鸟儿也不来栖息。


“时调”的这种基本格式还有两种变体:“衣时调”,第一行或者第二行可以加长:“辞说时调”,三行全都可以加长,头两行增加的字数没有限制,第三行有某些限制。“辞说时调”的特点是取材范围比“平时调”广,而且带有妙不可言的幽默感,如:

扯碎黑袈裟,着上时新装,摘下念珠串,权当驴尾。

十年苦修如来净土, 救苦救难观音菩萨阿弥陀佛, 如今全抛撒。

夜眠尼姑怀,那顾念经文。

后来在15世纪中期,又出现了“歌辞”。歌辞是比高丽时代的歌更富于描写和叙述性的新裁白话诗歌。“歌辞”没有诗节划分。写“歌辞”是为了让人唱的,所以它遵守某些格律。

----------
较著名的诗人有郑澈,尹善道,金寿长。

-------------
日韩诗歌受中国影响颇深,也许读起来相似却不足唐诗宋词的韵味,但应该考虑翻译的影响。】
何况中国古诗也有很多相似的题材,相似的诗句,还闹过一些很可笑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