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军队编制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47:14

《孙子兵法》说:“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一般认为什伍制是从商代开创的,后来被周朝继承。周武王伐纣发布《牧誓》就提到“百夫长”、“千夫长”。而周代的军队也是以战车为核心,1辆战车也就是驷,驷是四匹马驾一车的轻型马战车,用于装载士兵攻击敌人车辆,一驷和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乘战车的甲士是3名,配属的步兵的具体数量,参考战国时期的《司马法》一书的说法,每乘是甲士10名(3名上车作战,7名在车下作战),徒役20名。每5乘(150人)编为1队,由仆射指挥;每两队(10乘300人)由“官”指挥;每10队(50乘1500人)编为“卒”,由“卒长”指挥;每2卒(100乘3000人)编为“师”,由“师氏”指挥。周代是以“师”为基本单位,据说西周有14个师,估算其约共计42000人,(估算系简单算算,不足以说明历史的实际情况,仅供参考了解,本人不打算为估算承担责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春秋时期每乘步兵从25名逐渐增加到50名、75名,其中楚国军队每乘步兵为100名。战国时期步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各国编制也不尽相同。据一般认为的说法,步兵每5名编为“伍”,由伍长指挥;5个“伍”(25人)编为“两”,由“两司马”指挥;4个“两”编为“卒”(100人),由“卒长”指挥;5个“卒”编为“旅”(500人),由“旅帅”指挥;5个“旅”编为“师”(2500人),由“师帅”指挥;5个师编为“军”(12500人),由“军将”指挥。管仲在齐国组建军队时,以"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具体内容,把社会组织作为军队编制的依据,使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结合起来,社会组织中实行五个家家庭为轨,设一轨长;十轨为里,里有司长;四里为一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对应军事编制,五家为一轨,一家出一名壮丁,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一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由此可以看出其一个军的总人数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