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太宗的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3:51:43
是昏君吗?

比起他的兄长,赵光义显然更加令人不喜欢。赵光义的发家分明是赵匡胤的连带,要不然,这个没多少战功的家伙要爬到开封府尹的位子,这可是件很难的事。 赵匡胤是在陈桥兵变的阴谋中,貌似很不情愿地被拥戴他的人披了一身的黄袍,事实上,在这场活动中,赵光义起了很好的穿插作用。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要谋划这么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当然离不开赵光义。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完成之后,赵氏兄弟心照不宣,而前面说过的赵匡胤重情的性格就开始埋下了斧声烛影的伏笔了。 比较这两兄弟而言,赵匡胤是比较大气的,不管在对待属下、对待朋友,还是在对待前朝故主和其他亡国之君,他都能用宽容的心态处理。赵匡胤当皇帝以后,始终偏心着他的这位弟弟。他自己的长子赵德昭,只是个“贵州团练使”“同平章事”的职务,名义是相位,却没有宰相的权力,并且终宋太祖一世,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都未封王。而赵光义的爵位是晋王,任开封府尹,有名有实,算得上是实力派人物。开封府尹是首都的最高长官,关系着皇族的安危,这已经表明了赵匡胤对他的坦城和完全的信任。而我们从赵光义的所为里不难看出,他对乃兄却完全不是这个调调。按理说,赵匡胤如此信任他,他更该多替哥哥分点责任,担点骂名,唱唱黑脸,做好捧哏才对。可是,他显然是个很有野心的家伙。他在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大力培植亲信,网罗可用之材,利用士人亲近皇族的心理,把许多人才收为自己的亲信。他还把触角伸到了皇宫大内,以后在政变中起到莫大作用的宦官王继恩也在他的心腹之列。史书里还提到他示恩于赵匡胤的心腹田重进,想把他也拉过来,不过碰了一鼻子灰。可见,他跟着赵匡胤起家以后,把赵老大广交朋友的优点临摹得很不错,只不过,他的良苦用心,却比赵匡胤深得多了。 那么,是赵匡胤如此昏庸透顶,看不出来他的野心吗?当然不是。前面说过,赵匡胤是五代十国以来难得的一个明君,而且开封府尹是个什么样的位子,他岂有不心知肚明的道理,后周的柴荣在继郭威的位前就当过这个重要的职位。虽然史书不可全信,不过史书里有时候透露的一两句话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在他被“斧声烛影”掉的那年三月辛巳日,他到了洛阳,透露了想迁都洛阳的想法,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最后在赵光义说了一句 “在德不在险”(意思说开封府虽无险可守,但是皇权是否巩固,不靠地势陷要,靠的是人君的仁德),赵匡胤不再坚持。回来以后,刚给弟弟光义、光美和儿子德昭加官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