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名言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0:18:22
“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这句名言被高中语文教材该成了一个议论文的材料如下
一天晚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仰望星空,一不留神,掉进了前面的水坑里,幸好坑内水不深,于是,他大喊救命。没多久,有一个路过的行人把他救了上来,他上来后告诉那个救他的人,明天会下大雨。那个人只是笑了笑。并把这个预言当作笑话讲给邻居,可是没想到,第二天真的大雨倾盆,于是人们都十分敬佩泰勒斯对天气变化的豫判。可是有人却不以为然,说
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说这个故事后留下了一个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请问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出什么论点吗?
是“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吗?
希望有才识的老师给予指点!不胜感激!

1、忘我投入才会成功
2、关注星空,也看好脚下
3、专注理想,就不要怕脚下的“水坑”
4、不要轻易做出判断(正面)
5、有眼界才不会贻笑大方(反面)
6、想专注理想的人致敬
7、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8、懂得欣赏也是一种高度
这些都是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肯定对

自由的意识或自主意识或主人意识。一个人要有主体意识,不仅要把他物当作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对象,而且要把自己当作“自由的人”,当作如同恩格斯所说的那三种主人,即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成为他的命运的主人”〔4 〕。对此,马克思讲得很明确,他说:“人是类的存在物。这不仅是说,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把类——既把自己本身的类,也把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是说(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己本身当作现有的、活生生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5〕当然,人的此种自由意识又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大致表现为三种形式,即任性自由意识、信仰意识和真实的自由意识。所谓任性自由是指人的主观随意性,即通常所说的为所欲为、率性而行。有任性自由意识的人,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去思考、去行动,而不顾客观的条件,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客观东西,更不懂客观的东西是他获得真正自由的现实基础。这种意识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幼稚的意识,亦即幼儿和孩童的自由意识,因为它使人仅仅受内在必然性的支配,所以,有任性自由意识的儿童常常貌似主人,实际上则是奴隶。黑格尔对此说得很妙:“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6〕
任性自由意识常常使人成为自我中心主义者。这在儿童和原始人类那里是常有的事。对此,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列维一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研究、汤因比的历史文化论等都有所证明。儿童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为他物、他人都应围绕他的意愿行动或行事,否则就会发泼。原始人也常常认为自己的民族是处在大地中心的最优等民族;认为自己的文化为正常和最优,而其他文化为怪异和卑劣。这种情况事实上在成人和文明人这里有时也是难免存在的,比如“地球中心论”、“欧洲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等等就都多少带有“自我中心论”的色彩,显示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