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急急急! 求一个经典的成功企业管理案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04:38
不管国内或者国外的案例,要用企业管理的一些理论进行分析就好哦啊!!

春兰效益核裂变探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为之振奋,为之困扰的几乎都是两个字--效益。由于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其效益增减各有差异。而能够达到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实现效益"核裂变"的,江苏春兰集团公司却是典范。

春兰效益的"核裂变",它的奥秘何在呢?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超常规已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

以"春兰集团"为代表的苏中规模经济现象恰如刮起一股旋风,引起了海内外经济专家的极大关注。"亚洲100万元,欧洲80万元,春兰70万元",那张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春兰时挂在公司大楼走廊里,反映春兰当时与世界一流大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差距的表,已被刷新。今日"春兰",人均劳动生产率已突破120万元,公司有两个分厂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达200万元以上。"春兰"在产值、效益、质量、市场占有率等综合实力指标上,已走在世界经济指标的前列。

8年中,一年一个翻身仗怎么打响的?"春兰效益"何以"核裂变"?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领导以及经济研究部门考察"春兰"的主题,成为海内外各大小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

(二)

春兰集团公司位于江苏泰州,其前身是泰州的冷气设备厂。总经理陶建幸接任时,企业年产值仅1000万元,利税不足100万元。

惊人的故事是从这个起点上发生的。

1986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发展保持了旺盛的势头,很多信息表明,以后十多年空调机将成为市场的热门。

这期间,国内外的空调机生产厂家纷纷调整产品"抢跑道"。3000大卡至7000大卡的空调机成为市场竞争的热门。参加竞争的既有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也有亚洲发达国家、欧洲等国的老牌空调机生产厂家。凭春兰当时的实力,去参加这一竞争显然是下策。经过两个多月的市场调研,陶建幸推出了颇有战略意义的经营策略:"让开大道,占领两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