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空洞,氟氯烃是催化剂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45:27
臭氧层原本是不是O2与O3的动态平衡体系?如果是,Cl.是催化剂,按理说该不会改变平衡,又怎么破坏臭氧层呢?如果不是,地球经过这么多年,臭氧层为什么没达到平衡?

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这种自然的转换是在吸收有害射线的条件下转换的,如果是催化转换就不能吸收有害射线,增加了射线的穿透程度!

我热... 这年头的人爱胡说!

氟氯烃中就是氯离子 作催化剂 楼主随便去哪找! 方程式应为不怎么考,不记得了!楼主明查

严格说不是催化剂,你是高二的吗,那就应该学了.
由于氟里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滞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的氟里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里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Cl+O3→O2+ClO ClO+O→O2+Cl
如此周而复始,结果一个氯氟里昂分子就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总的结果,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O3—→3O2 (虽然反应中氟里昂分子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但由于其参加了反应过程,因而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催化剂)。
反应机理:
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反应条件不好打,自己加上)
O3 —→ O2 + O
氯氟烃分解(以CF2Cl2为例)
CF2Cl2 → CF2Cl• + •Cl
自由基链反应
Cl• + O3 —→ 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