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独住宅形式的设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1:11:27
由于独幢住宅有着空间、阳光、自然性等一系列本质优势,加之自己从事设计多年,特有此想法。
前提土地半私有化的情况下出现个人可以向销售商购买由工厂生产的统一规格单个可按一定图纸组装的房子。该住宅可以客厅为本体通过连接件单个房间不断的向外围扩充过道、卧室、餐厅、厨房等一系列辅助单元来构件成完整的住宅。首先,它的全部主体部件和附件完全由工厂进行生产完成。其中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硬件包括房屋本体和室内装饰插件。软件则是一个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平台,它可以集中加载并集中控制住宅内的网络,监控,电器,灯具、水路等设施,当然这些设施也同时应具备对该系统的软件支持,简单的说就是买回来后的电器也需要安装驱动到这个操作系统上。而根据住宅体积的大小分为陆地运输型和空中运输型。陆地运输的体积偏小以方便改装的挂车运输。售价相对便宜。空中运输的体积偏大,采用100吨左右的中型飞艇吊挂单个单元运输。售价相对昂贵。这些单元被运到现场后有吊车和专业人员进行组装。而装饰插件为工厂统一规格生产不同样式的成品背景墙或者吊顶等,通过卡槽形式安装以方便日后随意更换。家中电器、监控、水路和网络则通过软件操作系统进行集中控制以尽量解脱人们的双手。
这是一个概述。只是提出来想知道否存在大的理论技术上行不通的问题,人为因素的问题不考虑,包括政策问题等等。

住宅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是一个恒久的居住地,如果可移动,心理上的接受度很低。
还有就是成本问题,你这么做能省钱嘛?不妨试着从居住者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东西,要是又贵不方便,不会有市场的。
住宅不像快速消费品,标准化不一定适合。
这样的问题你可以发到ABBS或者FurArchi的论坛,讨论会多一些,也可以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