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大学生就业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0:40:58
如果大学生分配到浙江省的石油企业,那么国家会不会对这个企业有什么优惠政策?
急需答案!

好像新闻上说过,今年由于就业困难,多招人的企业每个新招的大学生补助企业2000元吧。不过石油好像是国企,那可能不会再有什么优惠了。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问题

是一年毕业时,几家欢喜几家忧。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笔者本人在几所院校的观察和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基本上呈现这种现象:优秀的学生择业难,一般的学生就业难,差劲的学生难就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部门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施就业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就业机制尚不完善健全,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如去年发生的个别学校虚报就业率,各大媒体一番狂轰滥炸,引起一时的就业恐慌,但后来经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调查澄清,才得以平息,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分析大学生、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分析

1、 就业观念陈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而优则仕”、“干部意识”和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影响了大学生以及家长的就业期望和择业取向。进入21世纪,我过高等教育已迈向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昨天的天之骄子,但是,陈旧的就业观念依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阻碍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找不到符合他们期望的“好工作”。所以,从根本上说,陈旧的就业观念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思想根源。

2、 高校体制与市场需求脱轨。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体制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旧的体制依然在延续。大学生大多数毕业前对社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而有的学生的所学专业即是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就笔者所知,好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本专业无关的事业,重庆等地的许多大学毕业生回到职业学校或技校进行再充电,另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抱怨自己的大学是白上了,毕业后还不如一个技校的学生。所以说,高校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性障碍。

二、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 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