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心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07:31
化学爆炸实际上是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有些化学液体会沸腾)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一定浓度的氧气)混合物的爆炸等。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爆炸发生时压力猛烈增高并产生巨大声响。
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

1 、物理性爆炸是由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变。

2、化学性爆炸是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化学反应的高速度、大量气体和大量热量是这类爆炸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化学性爆炸物质

二、有关爆炸实验

三、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以上是研究性学习的论文报告的大概内容
请根据该论文写一篇100-200字的心得

一、研究性学习使教师由"独奏到伴奏、协奏"。

  研究性学习的必然结果是促使了学生的学习走向开放性、全面性,接踵而至的是它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教室里的书本和单一学科的内容,教师针对不同口径,不同学生,就得处理不一样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技能技巧。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即由以往教师的'独奏到伴奏,协奏。'研究性学习中的学生,问题的触发点多,知识的原创少,信息处理又不是很强,这样教师就得指导学生怎样学,学什么,什么时候学的问题,如在学习中,学生提出了"化石燃料的形成与所学的哪些化学方程式有关?""燃料燃烧的气味就是SO2吗?""手帕中的污迹能否用化学方法除去它?它的成份又是什么?""臭氧层空洞是否只受CO2的影响?""樟树的施肥中是否有单一特效肥?""如何检验澄清水中的'水'已被污染?""碱金属中的Na2O能否制取出来?"等等,作为研究性学习中的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的工作应由知识的传递者走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要求我们要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等。

  二、学会求知,是师生面对时代变化的新要求。

  由课堂--课外--课堂中涉及问题看,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化社会的最终结果是学习化社会。"学会求知"是使师生融入学习化社会的通行证,它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更自由、更灵活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教育出路。如同汽车加油站一样,学生在学习中,已经不满足教师单一、标准、刻板的传授,过程必然使得师生是步入图书馆、实验室,甚至山间、田野,要以不同程度的去体验、去发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说不再是神话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领略到以下几点最重要:(1)天下没有不求知的孩子;(2)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兴趣、能力和教育需要;(3)经验是学习的好老师;(4)发现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很重要;(5)没有闲暇和自由怎么有机会学习;(6)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