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宋濂传》中,宋濂的品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16:42:40

勤奋好学,尊敬老师

好人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中国浙江省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

宋濂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一般认为宋濂于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传记用笔细腻而简炼,较著名所知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及〈秦士录〉[2];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明初另一位著名学者方孝孺,少时曾随宋濂学习。

诚实守信